Coralie Clément
蜜桃君 | 爱情:几度花开花落情关难过
| 2006-11-16
深夜听这首歌还是很合适的,歌词也写得非常非常好。而且非常简单。
我彻底明白一件事情,就是自己最终还是喜欢写作的。不管它是多么无用,仅仅是喜欢就够了。不管写得多么不好,自己喜欢就好了。~~
最近总睡不着,也不想睡。冬天的夜晚,多数人还是喜欢早点钻到被窝里去的吧。
可是我多么喜欢冬天。觉得冬天一切都是干干净净的。。脑袋也清清爽爽的。。。
点击阅读全文
诗的存在理由
蜜桃君 | 人物:屈指风流已是明日黄花
| 2006-11-11
2006-11-11 星期六
“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字意义反在其次。文字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诗和散文如果有分别,那分别就基于这个事实。”(朱光潜《诗论》P219)
单靠文字本身表达情感已经感到严重不足,所以用诗的音乐性来弥补。这就是诗的起源。这并非是朱光潜的创见。清代焦循(理堂)就说过:“不能已于言,而言之又不能尽,非弦诵不 点击阅读全文
究竟什么是诗?
蜜桃君 | 人物:屈指风流已是明日黄花
| 2006-11-08
2006-11-08 星期三
一个乐师把钢琴带到一个岛上,岛民从没有见过钢琴,他们摹仿乐师的动作敲几下,只是发出不堪入耳的噪音,有的岛民就怒了:这东西有什么用?为什么会存在?
显然,他们对钢琴不满,只是因为不会弹或不明白其中的奥妙而已。举这个简单的例子只是想说,诗的存在当然有其价值,现代诗也必然存在,问题只是出在诗人和欣赏诗的人身上。
那么 点击阅读全文
撕裂帷幕
蜜桃君 | 人物:屈指风流已是明日黄花
| 2006-11-02
2006-11-02 星期四
构思一部小说,是要将不同的情感空间并置在一起,而这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小说家最高妙的艺术。
我不属于理论界。我的反思,是一个实践者的忏悔录。
今年九月,《帷幕》(Le
rideau)中译本出版了,和此前的《被背叛的遗嘱》(Les
testaments trahis)、《小说的艺术》(L’art du
roman 点击阅读全文
用中文写作划算吗?
蜜桃君 | 爱情:几度花开花落情关难过
| 2006-10-30
2006-10-30 星期一
最近发生几件事,梨花诗的泛滥,有人喊中国文学已死,还有一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等等,让我又思考起文学来。一个直接面对的问题是,对于一个大气的、有抱负的作家来说,选择什么语种写作呢?用中文写作划算么?
选择不同语种,你所面对的资源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你仅仅懂现代汉语,那么你面对的资源就可想而知了。那些被扔到垃圾堆里的八股文、古诗词还 点击阅读全文
柏拉图的“爱情”
蜜桃君 | 哲学:点破不稽之论三言两语
| 2006-10-23
以前看过根据饭岛爱原著《性爱柏拉图》拍成的同名三级片,中文名为《柏拉图式的性爱》(Platonic
Sex),借用了“柏拉图式的爱情”(Platonic
Love)。看到这样的名称,就知道它不是一般的情色电影。
后人把柏拉图式的爱情当作是排斥两性关系的纯粹精神恋爱,这并不是柏拉图的本意。有两条理由:
一、尽管柏拉图排斥纯粹是性满足的爱情,但他还是把性爱的满足视为爱 点击阅读全文
苏格拉底之死4
蜜桃君 | 哲学:点破不稽之论三言两语
| 2006-10-20
事件背景:苏格拉底被指控腐蚀青年,判处死刑。克里托劝他越狱。
资料来源:柏拉图《克里托篇》
克里托劝苏格拉底越狱,我们知道结果苏格拉底没有同意。而且,苏格拉底本人也说出了一大堆理由,这些后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但是我们在一味称颂苏格拉底的同时却忽视了两个很大的疑点。
第一个疑点:
在申辩时,苏格拉底声明他是不服从法庭判决的:
点击阅读全文
马丁路德与我的外婆
蜜桃君 | 人物:屈指风流已是明日黄花
| 2006-10-18
2006-10-18 星期三
我的外婆出身贫穷,原本不识字,但后来做了十多年基督教之后,她逐渐可以阅读香港圣公会繁体字版圣经。一本被看得很旧很旧的圣经,让我深有感触:如果她是佛教徒,她现在大概率还是不识字吧。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就是基督教和佛教乃至道教的不同。基督教分为新教、天主教和东正教。天主教是“正统基督教”,但现在我们说天主教,通常指罗马天主教会 点击阅读全文
克林顿修身秘诀
蜜桃君 | 人物:屈指风流已是明日黄花
| 2006-10-16
两年前,我曾经借当时那本畅销书来振奋自己,就是克林顿《我的生活》(MyLife),先是花四十块在先锋书店买中文版,看了开头就赶紧花二十块大洋买了本英文版。
现在,克林顿正忙着有声有色的慈善事业。这比很多官员卸任在家晒太阳、遛狗养鸟有趣多了。不过真正打动我的,还是他的自传,以及那本自传中的他自己。
当初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并不指望能在语言上打动我,但看了开头,我莫名其妙地 点击阅读全文
文学可以比较吗?
蜜桃君 | 人物:屈指风流已是明日黄花
| 2006-10-14
2006-10-14 星期六
每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例子。它也让我想谈一下关于文学的比较问题。文学比较不是比较文学。文学比较是直接把作品拿来比较高下,这个是很牛劲的。
无论在哪一个领域,都避免不了比较。从日常生活中,要比较。在学习上,要比较。在工作上,要比较。大到国家竞争力也要比较,诺贝尔奖评委也在忙着比较。那么,文学可不可以比较?
比较需要前提条件吗 点击阅读全文
认识方法有多么不可靠!
蜜桃君 | 哲学:点破不稽之论三言两语
| 2006-10-13
2006-10-12 星期四
一见钟情是感性,坐怀不乱是理性,举一反三是悟性,闻一知十是灵性,说干就干是乱性。
认识方法论归纳起来也不外乎四种:感性、类比、理性、悟性。我不说思考方式,是因为感性经常不用思考,例如直觉,来不及思考,就已经得出结论了。而且这种直接,在很多形势下也特别有用。我也不说“人的认识方法”,因为这里有的认识方法是动物也会的。
点击阅读全文
苏格拉底之死3
蜜桃君 | 哲学:点破不稽之论三言两语
| 2006-10-13
有柏拉图这样的好学生,死也值了
2006-10-22 星期日
王国维讲过这样一句话:“余之性质,欲为哲学家则感情苦多,而知力苦寡;欲为诗人则又苦感情寡而理性多。”(《文集续编•自序二》)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困境,不知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在学问上找不到最终的归宿。像赵元任,他辗转了物理、音乐、数学、哲学,最后才把语言学作为自己最终的事业。能找到自己的学问归宿,这 点击阅读全文
苏格拉底之死2
蜜桃君 | 哲学:点破不稽之论三言两语
| 2006-10-12
我认为,把苏格拉底誉为西方的孔子是不对的,孔子是杀人,而苏格拉底却被人杀,与我们孔夫子的差距不可以道里计。
2400年前,苏格拉底被毒死了,但案情有点扑朔迷离,主要原因是被害人明知要被杀,却宁愿坐以待毙,所以这个案子当时就被一个人详细记录下来。奇怪的是,这个记录的人当时并不在现场。
这个人是柏拉图,他在《申辩篇》、《克里托篇》和《斐多篇》都写了苏格拉底之死。当我读完这 点击阅读全文
苏格拉底之死
蜜桃君 | 哲学:点破不稽之论三言两语
| 2006-10-12
2006-10-12 08:40 星期四
苏格拉底生于我们孔子死后的第10年,公元前469年,但他的生平事迹我们可以了解得很详细。比他之前的所有人都详细。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他是第一个为思想而死的人,所以流芳百世。这话没有错,但只有这一个原因不足以构成这样的名气。
俗语说:“人死留名,雁过留声。”人是很注重这个“名”的,虽然死了以后可能什么都不知道,但在生前,很多人还是努力为自己留个名,死了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