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蜜桃君
《蜜桃君成长记》内容主要是个人博客“天涯大盗”的备份。在曾经的“全球华人网上家园”天涯社区开设的博客“天涯大盗”已随着天涯的关闭而搬家。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很羡慕科研工作,并有幸在一所研发设计制作芯片的央企研究所供职。与众多科研工作者(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一起“工作”的经历,让我不免思考一个问题:作为文科生,我能有何价值?
在大学里,我曾经读过英国物理学家(同时也是作家)C.P. 斯诺写的一本小书《两种文化》,他在书中提出“文科与理科的隔阂”。在研究所的时候,我对此感同身受。你如果嘲笑理科生没有情调看不懂红楼、莎士比亚,那么文科生是否该被笑话不懂贝叶斯分类算法、相对论?那时候的我,第一次了解到集成电路领域最有名的摩尔定律。我不仅感受到了理科知识的碾压,更痛感文科的无力。因为工程师大牛们搞的,是极其重要的“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产品),而我一个文科狗所能做的,只是把大牛们的科研成果记录下来、报道出来。当时我想,如果理科生的价值是把学到的科技转化成生产力,那么文科生的价值,就是把积累的学识和思想传播出去,转化成影响力。也就是说,理科是生产力,文科是影响力!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我开始思考自己如何才能制造影响力。在大学里,我沉迷哲学,饱读文史,不敢说学富五车,也算有真才实学。但如果没有产出,那我终究不过是两脚书橱。正所谓“书生报国一支笔”,我有两种选择:一是向报刊投稿,顺便赚取稿费,但是发表周期太长;二是直接在网上发表。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血气方刚,时不我待,当时博客如日中天,我选择网上开博,取名“天涯大盗”,狂写文章500篇,点击量2000万+,很快引起了反响,《新京报》、香港《大公报》、人民网、央视国际等都对我有过报道。初试锋芒之后,我的博客还获得某汽车集团一年数万元广告赞助,开启博客赢利先河,《天津日报》《新民晚报》《东方早报》等媒体对我博客的报道,使之成为当时的热议话题。
《天津日报》讨论我的博客
但在博客成为“网红”之后,我却并没有沿着“网红”的道路走下去,反而向往“专家”的道路。可能研究所的经历,给我留下了“后遗症”,使我觉得,文科生可以有专业上的“生产力”。我开始沉迷于英文写作,梦想达到英语专业作家的水平。其次是对计算语言学产生了兴趣。当时我写的硕士论文研究修辞语言理解,怎么让计算机理解你说的话究竟是反讽,还是字面意思。例如说一个人像猪一样笨,很容易理解。但说一个人聪明得像猪一样,计算机的理解和翻译起来是有难度的。这就需要建构一个修辞语言知识库,借此可以让计算机了解人对猪的认知是什么。所以我写了一篇基于英文明喻数据库做的英语明喻的认知计算毕业论文。然后上线了“中英文认知属性知识检索系统”。在博文《两件事》中有进一步介绍。
针对英文写作梦想,我用数年业余时光写作小说No Coincidence No Love (后更名为S****)。 遗憾的是,我在写作过程中,还分心关注了机器人领域,上线了Robot.tv。
这里迁移的文字主要是以前的博客帖,虽然文笔和思想如今看来不免幼稚,但都原封不动地保存了。无论如何,留下的这点雪鸿泥爪,算是一段青葱岁月的回响。
这些文字,就像曾经写下的日记一样,虽然现在很少有闲心去翻看它们,但那些失落了的岁月以文字的形式,实实在在地摆在那里,还是能让我获得少许安慰。我的博客得到很多网友的回应,每天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也许没有他们的回应,我早就没有写博的动力。虽然很多人的真名实姓我并不知道,但每一个ID背后都是一个实实在在有思想有情感的人。随着博客平台的关闭,很多都就此“失联”了。但幸许有一天,还会有谁不小心撞到这里来呢~
奔跑吧 蜜桃君!
本文 蜜桃君成长记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链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