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文写作划算吗?
2006-10-30 星期一
最近发生几件事,梨花诗的泛滥,有人喊中国文学已死,还有一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等等,让我又思考起文学来。一个直接面对的问题是,对于一个大气的、有抱负的作家来说,选择什么语种写作呢?用中文写作划算么?
选择不同语种,你所面对的资源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你仅仅懂现代汉语,那么你面对的资源就可想而知了。那些被扔到垃圾堆里的八股文、古诗词还是比现代汉语丰富得多,但现在多数人却不看鸟,或者看不懂,跟文盲也差不多。至于英文,貌似学的人可以绕地球好几圈,但考试勉强过关,要流畅地读一本书,那还得再学十几年。所以,看看一泻千里尽是浑水的文章,你能学到好东西吗?现在的强势语言是英语,就拿互联网来说,网上的中文资源太少了,英文内容占95%,法文占3%,其他所有语种加起来占2%,中文在里面恐怕能占千分之几就不错了。中文网站主要还是靠民间力量支撑着,甚至多数是靠个人力量。现在流行的博客,数量上最多的是日文博客,其次是英文博客。质量上最好的是法文博客,其次是西班牙文博客。有人说这两种语言天生就是创意和写作的语言,你看法国、南美,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多如鸟毛。
语言与语言是不平等的。不仅不平等,而且是“无法补救的不平等”(昆德拉语)。昆老师还举了卡夫卡的例子,假设当年的卡夫卡不是用德语写作,而是用捷克语写作,今天还会有谁知道他的书?“布罗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二十年时间,在那些最伟大的德语作家的帮助下,才使得卡夫卡为世人所接受!即使一个布拉格的出版商成功出版了一位假想的捷克语卡夫卡的作品,也没有一位他的同胞(也就是说没有一个捷克人)会具备足够的权威,将他那些用一个‘我们所知甚少的’遥远国家的语言撰写的美妙文字晓示全世界。没有人,请相信我,假如卡夫卡是捷克人,今天没有人会知道卡夫卡是谁,没有人。”这话说得多么沉痛啊!文学是多么罪恶啊!语言是多么势利啊!昆老师本人就是捷克作家,现身说“法”。用法文写作之前,他默默无闻,没人注意。现在,他是以法语作家出现了。
还有就是中国作家的待遇。这个既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自生自灭那是野草的命运。文学如此,艺术也如此。只要真正公平、客观、宽容并尊重创作的机制还没醒觉及完善起来,勇于创作的作家生活难以稳定,毫无保障,他们又如何照顾创作呢?西方国家包括日本,他们的国家级、社团级、学府级、企业级、每年的文学奖项不只数量多,不少更是历史悠久且拥有一定的权威性及认可性。最近又有不少海外华人作家获奖,像李逸君、李翊云、哈金等等。他们用外文写作,作品享有国际盛誉。
获奖重不重要?虽然莫言说中国作家并没有诺贝尔情结,但是获奖对作家的好处不言而喻。在中国,连个新概念作文大赛都能如此受到关注。说明什么问题呢?文学奖还是挺重要的。既然文学奖如此重要,再多设几种如何?让更多优秀的作品有崭露头角的机会,既能让那些优秀作家受到精神鼓励,同时也让世人知道中国还有文学,还有作家!否则,以顾某为代表的外邦学者还真以为中国文学已经死了,只有KTV、只有“超女”、只有“好男儿”呢!
想当年,马丁•杜•加尔《蒂博一家》获诺贝尔奖时,他“觉得自己像一只刚从巢里唤醒并暴露在白日光下的猫头鹰,他从来习惯于黑夜,现在却被炫目的光明弄花了眼睛”。这样淡泊名利的话正是反映作家的备受冷落和艰辛。而且,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淡泊名利呢?又有多少能最终获得诺贝尔奖呢?在风烛残年,数学天才约翰•纳什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奖励他三十岁时候做出的成果,他意味深长地说:“如果当年我获得这个奖,也许就不会得精神分裂,心里会受到不少的安慰。”
瞧这奖多重要啊!
就像神自从停下了手中的活计
走在幽暗的巷子 以为哲思黑亮的光就笼在我身旁
以为黑亮的哲思 只笼在我身旁
确实,我承认,我是在思考
但她 没开花 也没结果
厌恶的情绪急速扩散 像漆黑的潭水无声无边
周围都是路 周围都没有路
我就快要沉底了!
一泡无名的鸟屎
附着佛陀的箴言
给了我最后致命一击
它以思辨的犀利和纯粹
径直落到我身
松垮的心为之一紧
就像在梦中那根总是横亘心头的长藤
绊倒我深谷之中勇往直前的僵硬脚步
崖石之上 留下我冰冷的鲜血
我呆呆地伫立 看灵魂在身体周围徘徊
永别禁锢一生的牢笼前 洒下一行清泪
哦!思想者,
我是该洗去它吗?你这个虚伪矫造的家伙!
从此 你载有重量的诗句可否不再雕凿
2。设想当年卡夫卡不是用德语而是用捷克语写作,今天还会有谁知道他的书?--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是用中文(!)写作的。虽然他的国籍是法国。虽然在18个评委里面,只有一个人懂中文。
3。语言与语言是不平等的。有人跟你讲语言平等,那是假模假样的空话。--大家都知道有些语言目前占霸权地位。但是总不能为了获奖,而去迎合这种霸权吧?作家为了获奖而选择写作的语言,在我看来是本末倒置的事情。何况,用非中文写作,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作家来说是不现实的。德语和捷克语至少属于同一种语系(印欧语系),中文跟英文、法文则天差地别。
4。勇于创作的作家生活难以稳定,毫无保障,他们又如何照顾创作呢?--我觉得中国作家最大的问题倒不是“生活难以稳定”,而是生活过于稳定。很多作家进入所谓“文协”之后,就是由国家养着的。并且是“圈养”。我从没听说其他国家的作家有如此待遇。
5。只要真正公平、客观、宽容并尊重创作的机制还没醒觉及完善起来--前面这半句话我很同意。是应该完善体制。
6。让世人知道中国还有文学,还有作家!否则,人家还以为中国文学真的死了,只有卡拉OK、只有“超女”、只有“好男儿”呢!--说实话,除了中国人,谁知道中国有“超女”、“好男儿”?绝大多数美国人除了本国的节目,其他一律不看。我们难道又知道毛里求斯、赞比亚的什么作家吗?国家强大了,在财力支持下,不断向世界进行文化输出,才是根本。
呵呵,仅供参考。我知道陈琛一定有容得下不同意见的雅量。:)
已经改正了:)
你的反驳很有力,教人难以翻身。我也赞同你的意见,不过赞同之余还是垂死挣扎一下:
1、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所以语言对于文学来讲是第一位的。由这样一个前提,我才提出对于一个大气的、有抱负的作家来说,第一个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语言。这个问题是个人选择,不能上升到民族主义的高度。哈啰德.布鲁姆曾经提出“影响的焦虑”(the anxiety of influence)和对“陌生性”(strangeness)的选择,那么用外语写作,也同样是符合规律的一种选择。像村上春树,他对英语写作的尝试,对他对日文习惯的改造和个性化文风的形成,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2、高行健的获奖,虽然用中文,但不能改变中文作家的弱势地位。他这个个案也不能改变昆德拉所说的“规律”。有一个高行健被发现了,但还有多少个高行健我们并不知道,那些人可能就是昆德拉所说的“‘我们所知甚少的’遥远国家的语言撰写的美妙文字”,但是中国没有这样的权威能把这些文字展示给世人。
而且高行健的例子很能突出我提出的问题,就是他在获奖之前,知道他的恐怕仅限于少数人。他的小说作品也没有在大陆发行。获奖的影响就是所有中国人知道高行健的存在。看了高行健的语言,才发现他的作品真的很好。诺贝尔文学奖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好的作家,否则不知有多少好书与我们失之交臂。
3、对于有抱负的作家来说,用外语写作并不难事。你所说的差别带来的困难都可以克服。像康拉德十七岁时只会六个英文字,三十二岁才正式以英文写作,但没有影响他成为英文小说大师。而无法离开中文的占大多数,才恰好使中文不会被真的抛弃。
4、我想关注的是那些被冷落的作家,不是作协里的干部作家。
6、中文写作在目前是不受鼓励的,出现几个80后作家就被很多人整天拿来说事。但他们却热衷选秀节目,这些都是社会的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希望国家多设文学奖,就是希望这种取向有所改变。
首发。请鉴。哈哈。
---------------------------
呵呵!认真看了,多谢首发!
祝你越写越好!别受梨花诗感染:))
我们不应该老盯着那些大奖,谁谁获得大奖了,我们不应该把他捧上天,谁谁作品败北了,我们更不应该继续打压。
中国是一个很奇妙的国度,我们的脑子里装着太多的古老的腐朽的东西,比如崇洋媚外,比如一棒子打死,比如没有民族自尊心。其实,我们很多方面做的不是很差,但发展,总需要一个过程。
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评判机制,我们不应该拿他们的机制来评判我们自己的东西,拿来主义,我不反对,但关键是,文学上的东西,我们没有必要拿来。如果因为用英语和法语写,容易受到外国认可,我们就用外文写,行吗?
不行,因为我们的汉语也是一门很棒的语言。
最起码我们的语言有世界上最多的人群在使用。
作者很仓促,这一点我曾经在私人交流中已经很明确的向你指出过,个人觉得这是你写作的BIG毛病。
可能为了追求数量,但也不能总给人小矛小箭就能颠城的快感吧?若在媒体,我就认为是在炒作,是不纯粹地~
好在作者观点颇有杀生赴死之魄,但内容实在小家小气,也就没炒出来的精致。
以上皆为题外话,且都是废话。关于本文的几句正式废话如下:
作者题言:用中文写作是否划算。个人觉得,除了彩票中奖、莫名巨额遗产获得,人生在世其余得来皆不划算,伤心、伤肺、伤精神、伤感情等都是必须的,且不分诸事、不论国度,100%。
有人喊出中国文学已死是不得要领的急中生事~
且不说作家,缙论曾表达,一家之成,无升之替也。俗话也说,善泳者死于溺。所以,要想成名立万,与其套个作家安全套子在那里迎合市场,卑卑抗抗,不为学术(非笼统、简易),不如白日经商、夜间码字,跑个黑马,像那个海岩,还有哈利波特的老娘不都是么?所以,楼主意思说用中文码文章得不来奖项,不划算,我看本身就是浅薄之立,是表层的,说刻薄点,按楼主之说,与其考虑用什么语言划算,中奖率高,那么,不要再去意淫诺贝尔了,还是投身福利彩票事业比较划算,即使不中,也能为后生积累阴德。
所谓文章,有条理、文采的才够格为名。
其实中国文学有很多育人之处,也是其自身标准,像孟子言-辞达而已,自为文章正宗,千古不易。然而我们并非圣贤,往往出现的情况是辞不达意,语言平平。到了荀子,又主张-君子之于言无厌,鄙夫反是,好其实不恤其文,是以终身不免卑污庸俗。如墨子之徒,所作之文便是是非非明,是是非非明,所以终身不免卑污庸俗,无以为“深文周纳”之文的。另外一点就是涵养了。涵养,我总认为我们应该比洋媚要古老、悠远个几倍吧~。作中国文学,好文出厂前,师傅(我不喜欢作家一词)必是治心养性、胸怀豁达,有中国人特有的心底(底子)。虽然现在稀有师傅能饲鹅种菊、观云赏月,看透世事如浮云,轻松造文,但是这是社会要直面的问题,与中国语言何干?
要说的废话真是滔滔不绝,但打字实在太累。
最后,看楼主老是喜欢写点文章引发论战,那就送上金丝盔甲,以保不死:评论是非、辩而不争、察而不激,不左不右,似战似和,亦晴亦雨,前悲壮后温和,治心为上品。
另,一回你的东西,就写不动博了,我再拿去用,你应不介意吧。:)
下面要说一下,为什么声音种类越多,思维速度就越快。这个问题,去年我在‘北大中文’论坛讨论了一个月才使大家弄清楚,在这里我希望尽量说得简单。假设有一个仅会发两种声音的人,具体地讲,他就会发a和b两个音。根据电脑的理论,我们知道,他用这两个符号依然可以表达整个世界。再假设,世界上仅有400种事物需要表达,那么,一个英国人可以用每一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而仅会发两个声音的人,有时就不得不用九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因为二的九次方才大于400。比如,英国人用‘i’代表‘我’而仅会两个声音的人可能要用abbababba代表‘我’这个概念。一般人每发一个声音大约需要消耗四分之一秒的时间。比较两者就会看出,仅会两个声音的人,不但表达得慢,而且还费力气。在表达‘我’这个概念的时候,英国人使用四分之一秒的时间,而仅会两个声音的人使用了二又四分之一秒。如果两个人总以这样的比例生活一辈子,他们一生中所享受到的所有信息将是它的反比9:1。实际的情况中,最明显的是日语与汉语的对照,我们知道,日语使用了100种不同的声音,而汉语使用了1200种声音,因此很多汉字让日本人一念就必须用两个或者三个声音来表达。我们假设日语中所有的字都用两个声音来表达,那么岂不是说,日本人一生所能够享受到的信息仅仅是中国人的一半吗?我曾经思考过,这是不是与日本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伟大的思想家有关。我们知道,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心里说的过程,如果在说话时表达得快,那么,思维的速度也应该跟着快。具体的例子是赵元任曾经比较用英语和汉语背诵乘法口诀的速度,汉语使用了30秒,而英语使用了45秒。因此,如果两个人同时用英语和汉语来背诵的话,到了30秒的时候,汉语使用者一定想到了九九八十一,而英语使用者则一定到不了这里,说不定,他想到的仅仅是七七四十九。这就证明了使用发音种类多的语言比使用发音种类少的语言思维速度快。这一点曾经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证实。至于思维速度快是否就代表聪明这个问题是被很多学者所承认的。
这是一个决定中国人命运的问题,请所有朋友尽量宣传!汉语的一个明显的优势是,思维面广阔,在数学上由于单音节发音,对数字的反应速度也更快,但在逻辑思维方面还是拼音文字较好,但从人类文明发展的 趋势看,作为表意文字的汉语,由于可以自由组合新名词新概念以至新思想, 可以容纳信息和知识爆炸的冲击,无疑将发展为人类的共同语言,用这种语言 来交流思想更加方便,更加丰富多彩,当然在论文和计算机语言是汉语和拼音 文字并用了,汉语的伟大就在于兼容,你们看看在汉语的学术论文有汉语和阿拉伯数字和西方拼音文字的混用现相,但在英语论文中则找不到一个汉字,中国的物理学专家可以凭借他在中学时代的化学基础知识通读化学专家的论文,反之依然,而英美的不同行业的专家要交流他们的学术成果,则是对牛弹琴,凭这个优势,汉语就有资格成为世界语,而我们国内还有些学者还要把汉语拼音化, 这不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吗?我们中国人民也有资格控告那些所谓的文明的西方人,是谁在制造环境污染,破坏森林和草原,就是他们,因为印刷同样内容的一本书,西方语言要比汉语浪费2倍的纸张,全世界使用西方语言的人要比使用 汉语的人多5倍,按照简单的因素级连倍乘法,就要浪费10-20倍以上的木材
增加20倍以上的工业废水,就语言的优越性来讲,西方人没有什么资格对汉语说三道四,连文盲都知道从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找出汉语文本,因为汉语文本是最薄的那一本.
以上是摘取一篇帖子来论证汉语的技术可操作性,虽不能直接说明什么问题,但是个人还是非常赞同的.
你所举的一些例子确实说明了一些问题,但是显然有失偏颇.汉语在网络世界里的占有量小,并不能说明写作时汉语就是劣势的,这不具有相应的证明力.况且,我们不用在这个时代去责备语言这个载体的问题,更应该看重的是作品本身的质量.
语言,只是时代的附庸之一,没有哪一种语言可以在这个世界上强大千年的.国家败落了,语言的地位马上就会下降,这是一个很现实却又很飘渺的问题.英语之所以现在强大,那是因为英国强盛三百年,而后美国又是世界霸主,所以它占据了语言霸权.他年英美俱衰,英语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实在难以预料.因此,在这个时代,语言的表达并不是问题,问题是可能有多少人会知道你的作品,可是这个很重要吗?事实上,很多作品是在若干年后为人所知的.今天被认可的很多作品,对其质量我们并不会认为都是很高的.而如果作品真的不错,那么只要不被自己糟蹋了,总会发光的,因为人类对于美好的认知并不会因为语言而有太大的差异!
关于你所说的诺贝尔文学奖问题,我觉得无须评价了.国内,真正的学者,曾经他们是有这个资格的,可惜因为种种原因(这个大家都是有所了解的)而与之无缘;今天的作家\文坛,我对于他们还有什么说的呢,连王蒙这样的作家都可以连续四年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之一,我实在无语.
没有质量\内涵\精神\胸怀的作家,他们很难写出一部能流传很久的作品的.
另:你说的其实也值得我们思考一下,应该如何针对现今的局面而有所作为.
语言是文学的载体,一方面是对文学、思想的承载,一方面是对文学的传播交流。前者靠的是一种语言的历史的张力和作家个人的积淀,后者则依靠语言在语言使用者的范围而传播。汉语(中文)承载文学的能力,无论是文言、白话还是现代的普通话都没有大的问题;主要是在传播上遇到了极大的阻力,在英语(欧洲语言)的强势冲击下,汉语的话语权在世界范围内缺失。对生活在中国的作家,当然采用汉语为宜,既是母语的使用者,同时也在创造着母语。使用外文写作,至少要在国外生活,把握外文的历史积淀,一般人绝难胜任。中国有这样的作家,林语堂用英语写作《京华烟云》虽然获得了成功,但语言上与欧洲巨擘仍有差距。高行健的很多作品用法文写成,但明显不如对汉语的驾驭。而且,一个作家的精神世界也牢牢扎根于生活的环境与文化中,而环境与文化凝固于母语之中。在母语中,作家才能跳出最美的舞蹈。
至于社会不重视文学,缺乏奖励机制,这也要分两面看:
一方面是中国的文化断裂,百年战争和动荡,使得民众几成文盲。文学一方面是商品经济下的炒作。文学的土壤在于日常生活和作家个人的精神体验,作家特别是诗人成为了时代的思想先锋,语言的大师。他们超出了普通大众的理解力,自然无法被接纳。作家也在凄苦的境地中耕耘,书写自我。古也如此,愈穷愈工。
--------------------------------------------------
这种说法挺有意思。如果从句子的角度看,汉语的速度就更快了,不要想什么时体态,句子呈现出流水句,含有大量的省略。呵呵,速度快有什么用,还得想想。
可能我的意思表达得不够清楚!所以有人以为我是主张抛弃中文、拥抱英文。选择语言,难道就是抛弃汉语、拥抱英语吗?我的本意不是这样!~~~ 对,考虑划算不划算,的确显得很功利,但不是有的人想象的那样只是为了获奖。对于不同的作者,看重的东西不一样。有的人看重资源,有的人看重读者和市场,有的人看重感觉,这些都无可厚非。如果你能够熟谙几门语言,是否会选择用汉语写作呢?未必是汉语。未必是。
但是不知道,如果用那样的语言来搞小说创作的话,不知还能不能叫小说?
看他去伊朗做节目差点以为他去朝圣。他好像从满大街疯狂的极端分子那里得到反美的道义支持,说了些质问美国的话,具体都忘了。
原来还曾狂踩广东话和其他语言呢,真是个标准的北方汉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分子。
我爱汉语,爱死了.所以很不喜欢LZ的题目和说法.但是看后来的辩论,收获不少.
语言两大原则:经济和简易.所以说"根据汉语比其他语言节省纸张来证明汉语的优越性",其实并不是很可笑的事.干嘛拿古汉语说事?我们讨论的是现代汉语和西方语言尤其是英语在比.LZ别偷换论题拉.真说起来,古汉语比起古英语古法语来,不是也很先进吗?
写作从来都是有特定目的的.没目的的早把自己的话带到坟墓里去拉.而这目的一般是对写作者之外的他人来说的.所以从某一角度来说,写作就是给人服务的.当然这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写作的终极目的远非如此..至于它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恩..我去想想.
因为本人还没有寻回写字的动力,所以还是只能停留在听论言声。
如若你封笔了,我的笔秘更严重,叫我何寻开塞露?
别生气哦。
我想大家其实也并没有在“反驳”,而是在“讨论”吧。很多事情并无对错之分,观点不同而已。谢谢你的文章!:)
在法国,有的中国作家可能考虑到接受问题,已经考虑用法语写作了。
SHAN SA ,当年就写了 la joueuse de go 围棋少女,获得了法国少年组的Goncourt大奖。DAI SIJIE,也用法语写出了 《巴尔扎克和小裁缝》和《狄先生的情节》Balzac et la petite tailleuse, la complixite de Di
程抱一也写了《天一言》,他本人入选了法兰西的院士。
我还是很相信中文,以及中文文学会在世界大放异彩。
lz号召我们用英语写作,赚美金,想起来当然很美。阿富汗人跑到美国写the kite runner,确实大发了一笔。但是凭中国作家的英语水平,有几个人行,更不消说巨大的语境差别了。人家捷克语和法语同属斯拉夫语系,就像汉语里面的不同方言,学起来当然容易。你要是会数理化这些全球通用的语言,当然可以呆在国内赚美金,可你不会,你只是一文科生,你就老老实实挣你的千字50元人刀的稿费去吧!
如果lz有幸看到全世界人民争学中文,以中文做通用语言的那一天,lz起码得有300岁了吧。
楼上滴,不只有北方人有大汉族主义吧,南方好似也不少,别一棍子打死一大片.百种米养百样人,啥人没有撒.国家主义有什么不好,比国破了做亡国奴强太多.世界大同,人种不分?做梦的时候都梦不到.LS的典型的无政府主义者
----对不起啊,仁兄。一个国家不是靠国家主义建立起来的,反对国家主义不等于取消国家。如果那个凤凰的恶心肉丸是大汉民族主义我倒没意见,不过他是觉得北方来的比较正宗啦。所以给他加上个北方。动不动就把对自由的诉求驳斥为无政府主义、反国家,也是某党的愚民贡献。建议您有空清理一下那些垃圾。
楼上滴,不只有北方人有大汉族主义吧,南方好似也不少,别一棍子打死一大片.百种米养百样人,啥人没有撒.国家主义有什么不好,比国破了做亡国奴强太多.世界大同,人种不分?做梦的时候都梦不到.LS的典型的无政府主义者
----对不起啊,仁兄。一个国家不是靠国家主义建立起来的,反对国家主义不等于取消国家。如果那个凤凰的恶心肉丸是大汉民族主义我倒没意见,不过他是觉得北方来的比较正宗啦。所以给他加上个北方。动不动就把对自由的诉求驳斥为无政府主义、反国家,也是某党的愚民贡献。建议您有空清理一下那些垃圾。
------恩,我是墙头草...我觉得自由兄说的也很有道理.不过我还是觉得自由不是个好东西,很容易被滥用,也很容易脱离人给它划定的牢笼.看过太多自由名义下的罪恶,我怵自由.哪个政党不愚人撒?某党还算不错了,13亿人能愚个7788,佩服的紧.多谢您的建议,我会时刻注意:)--离题了,闪.
说中文的比说英文的话多。
古往今来,用中文传递的信息量最大。
人人都能作梨花诗,可见中文成本之低,
最划算!
买椟还珠的事情,大家相比都不会干。可是,又何必诘难楼主呢?
再者,最起码,用英语写作的人,在审查制度上要比用汉语写作的人宽松多了,这总是事实吧?
呵呵,楼主没有打算批汉语,只是说,在汉语写作上不如意的人,不是韩韩、也不是于华、还不是于秋雨的人,可以尝试下其他的可能性。也许,就会有新的机会呢。仅此而已。就像本来耍刀的人,武林排名靠后,实力一般,换成耍枪,说不定就顺了手呢?
如此而已。
各位不同意的,就继续坚持用汉语写作阅读是了。反正楼主没有要求,也没有权力要求大家放弃汉语。
同意的,又有能力学习英语的,抽空试试看,看到底灵不灵。反正康拉德弄成了,昆德拉也弄成了,说不定下一个就是咱那?
呵呵,楼主说些肺腑之言,让那些被压制的作者们有条活路可走,各位何必如此反驳的。汉语现在弱势是事实,这有甚么可辩驳的呢?汉语以前怎么样,几百年以后怎么样,跟现在的那些弱势作家又有多大关联了。语言不过是传达思想的载体而已。重要的传达的内容,而不是形式。
买椟还珠的事情,大家相比都不会干。可是,又何必诘难楼主呢?
再者,最起码,用英语写作的人,在审查制度上要比用汉语写作的人宽松多了,这总是事实吧?
呵呵,楼主没有打算批汉语,只是说,在汉语写作上不如意的人,不是韩韩、也不是于华、还不是于秋雨的人,可以尝试下其他的可能性。也许,就会有新的机会呢。仅此而已。就像本来耍刀的人,武林排名靠后,实力一般,换成耍枪,说不定就顺了手呢?
如此而已。
各位不同意的,就继续坚持用汉语写作阅读是了。反正楼主没有要求,也没有权力要求大家放弃汉语。
同意的,又有能力学习英语的,抽空试试看,看到底灵不灵。反正康拉德弄成了,昆德拉也弄成了,说不定下一个就是咱那?
-----------------------------------
多谢你的理解,感动~~
中国作家与欧美作家之间的差异绝不仅仅是语言差异,而是文化差异。一个优秀的中文作家一定是对传统文化有深刻的了解,但越是这样,与欧美文化的差距越大,欧美人了解越困难。这是4大名著仅仅是中国名著的原因,也是金庸的小说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
中国作家要走向世界,不能仅靠语言,也不能靠从小就学习欧美文化,要靠中国软实力的增强,使中国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
世界就都在探讨是用中文写作,还是别的语言。
中国为什么要为了得奖,而让世界肯定,为了那个破奖是否值得?
本文 蜜桃君成长记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转自蜜桃君和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