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 痛苦

作者:蜜桃君 分类: 爱情:几度花开花落情关难过 发布于:2010-7-14 20:13

快乐

学术研究也会变态的。看那些论文,每个人成为一个脚趾上一根毛的所谓进步!我不屑于那种所谓的专。就像一个语言学家对维特根斯坦一知半解甚至不了解一样,那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一个人如果除了在脚趾之外就没有追求,我说的是对智慧本身的好奇和对许多美的视而不见,我就会觉得非常值得惋惜。

我知道我总是提反对意见。而且还要小题大做。我并不希望一切变得那么容易。

我怀疑以前写的大部分文字都纯属不必要。也许没必要保留。当然,我也勇于面对我的幼稚、肤浅。我觉得现在的状态像是回到了十年前。我仍然感到求知欲的无穷无尽。当然,我的知识体系也像十年前一样千疮百孔。仍然有太多的东西,如高树、鸡算鸡……都是知之甚少。遑论什么食品、土木。我的知识结构是非常脆弱的。如果我把一生都花在一两根(脚趾上的)毛上,或舞文弄墨上,却对那么多美好的事物视而不见,多么可惜!难道这可以用研究繁忙、术业有专攻、学海无涯聊以自慰吗?人有太多的时间浪费在灰常荒唐琐碎的杂务和无聊享受、社交、谈话上。



痛苦

关于痛苦,我有什么创见呢?我的想法都被前人说过了,尤其是尼采说过了。但他说的只是感情失败的痛苦,而我还可以写一写我感受至深的——自我制造的想象的痛苦。但这种痛苦恰好也被克尔凯郭尔写过了。这是两种不同的痛苦,一种是现实的痛苦,尼采抨击基督教,因为那只是人用来让自己逃避痛苦的“安逸的宗教”,把一切难以追求和获得的爱情、财富、名誉、地位都贬低化或邪恶化,这就是宗教自我慰藉、自欺欺人、自我麻痹的来由。

而克尔凯郭尔那样的人,(其实我自己也是)仿佛现实的痛苦还不够多,心灵还不断给自己制造痛苦。一切情欲,在某个时期都曾是纯粹的灾难。

我想到《海上钢琴师》1900,他其实并非害怕或胆小。1900就像苏格拉底,是死于自己的思想。

对于老苏,宁愿饮鸩而死,不是“不自由毋宁死”的气节,不是尼采认为的“解脱”(活着是一种疾病),也不是由于宗教信仰(灵魂被囚禁在体内,只有脱离罪恶的身体,灵魂才臻幸福之境)。所有信仰,都是未经证明的。老苏的观点是基于他的论证,连死也不例外。他先用三种方法证明灵魂的存在。如果没有灵魂存在,他早就逃跑了。所以他并不是为了尊重“法律”,是“灵魂决定我坐在这里,所以这团骨肉没跑”。

而1900的论证是,在88个钢琴键上,他可以从容弹出无限的音乐,而如果他面对无限的、看不到尽头的键盘,那么他就会无所适从,什么音乐也弹不了。所以他说那样的钢琴不是人的,是上帝的。同样,当他走到船舷准备登陆时,他忽然看到无限蔓延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

他坚守自己的生存方式是以同大船同归于尽为代价的。他不愿投入到没有尽头的键盘上,投入到不能创作的环境里。导演把这种为创作、为坚守一种生存方式极端化给世人看。即使是爱情也没能改变他的执着。1900是一个超级冷静的人。

“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看到的,而是因为我所看不到的。”

这绝不是胆小懦弱,而是坚守自己生存方式的宁死不屈。他只愿为自己而活,不为那些纷纷扰扰的世俗一切而活。

当移民怀着梦想来到新大陆,在看到自由女神像时惊叫“America”的喜悦,与孤寂的1900看着旅客上上下下的冷漠相映成趣。看着周而复始的人来人往,他早已看透人生,遗世而独立。

小说、电影把现实生活结晶化给人看,有时极端化给人看,启人深思,发人深省。

其实在现实中,也有这样的人。

也许你想到了陈琛~~

不过我想到的是另外一个人。

欲知此人是谁,且听下回分解吧。

本文 蜜桃君成长记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转自蜜桃君和文章链接。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