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影响沟通方式

作者:蜜桃君 分类: 语言:常恨言语浅 不如人意深 发布于:2012-7-7 22:49

  2012-07-07  星期六

马尔科姆(Malcolm Gladwell)写过一本书叫《异类》(Outliers),有一节专门分析韩国航空飞机多次失事的原因。作者认为事故原因跟飞机驾驶员与其他控制人员(尤其是地面控制人员)的沟通方式密切相关。从这个切入点,作者进一步不同文化的沟通方式的差异,对权威者的态度的差异,对整个公司运营的影响。

以为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看重上下级关系,在沟通方式上也以比较隐晦的说话方式为主;作者是美国人,他认为英语里的沟通方式是非常直接的,对模棱两可的语言表达是不能容忍的。

关于这一点,其实我们也许有同样大的体会。中国人最喜欢的说话方式叫“点到为止”,最看重别人的能力是“悟性”。

2000年,韩国航空引进了德尔塔航空的大卫•格林伯格来负责运营,而格林伯格赴任后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要求所有韩国航空的机组人员全部讲英语,工作语言是英语,不再使用韩语。不会英语的人要么赶紧学,要么就滚蛋。在当时的所有人看来,这么做跟他妈的飞行事故有什么关系呢?

大家都相信语言是没有优劣之分的,语言只是一门工具而已。但是又不仅仅是一门工具,当你使用一种语言,你就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背后的那个文化的影响,而文化就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交流方式。你直接用另一种文化的行为方式进行交流。例如,英文里,上下级之间都是直呼其名,说话不拐弯抹角。韩国人之间却永远做不到对自己的上司直呼其名。我估计中国人也做不到。而机组人员用英语沟通起来,就不再唯唯诺诺拐弯抹角不敢直接表述飞机问题,而这种拐弯抹角却是当时飞机失事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

全新的语言造就了全新的工作气氛。

此外,英语是航空业界的通用语,无论飞到哪里,都可以和当地的地面控制人员直接交流。

学习新的语言并不仅仅是掌握了一门工具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很多积重难返的沟通方式的痼疾。

本文 蜜桃君成长记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转自蜜桃君和文章链接。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