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微信公众号是互联网的倒退?

作者:蜜桃君 分类: 网络:十年生死两茫茫 谷哥走度娘亡 发布于:2019-7-9 9:25

公众号技术门槛低,依托微信海量用户、微信内转发方便等特点,已成为热门的自媒体写作平台。曾经风靡全球的博客,如今在中国反而显得落寞。但是作为从博客时代走过来的人,与博客比较,我能明显感到公众号有诸多弊端。甚至可以说,公众号是开互联网的倒车。

公众号的封闭

公众号太依赖微信,最大的特点是封闭。公众号文章不被普通搜索引擎抓取,而是依靠转发、订阅获取流量。这种封闭体现在方方面面,例如不能添加微信之外的超链接。殊不知超链接是互联网的精髓。超链接(“超文本链接”)诞生之前,计算机上的一个个文本,除了是电子版,与纸质文本也没有本质的区别。书籍报刊与互联网的本质区别不在于存储的形式,而在于文本之间的链接关系。超链接的发明,才使计算机组成了互联网。 在博客或其他网站的文章里,如果你需要引用,直接在相关的概念或者标题上添加超链接。读者自然可以点击这个链接看到相关内容,这样的好处是,这篇文章构成了一个系统的单元,有利于系统性知识的形成,而不是局限于碎片化信息。

公众号的限制

除了刚才说的不能在文中添加超链接之外,微信还有很多奇葩的限制毫无道理,不符合互联网精神,如每天只能发布一次;文章只能修改一次,而且只能20个字以内。互联网的特点之一就是即时性,速度和更新频率远远超过传统媒体,而且快速发布之后,难免会有疏漏,过后还可以根据进展进行实时更新。公众号对发布频率和修改的限制会导致内容更新不及时,甚至让错误以讹传讹。公众号毕竟是互联网产品,不是纸质媒介,并没有物理上限制修改的必要,如果为了保存记录,不妨学一学维基,让每次修改都留下记录。

沉默的大多数

默认不显示评论(要等管理员加为精华),这一点导致在公众号上很难听到不同的声音。作者掌握评论显示的大权,不利于自己的评论就只有作者自己看到了。过去,你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可能本来觉得头头是道,但底下评论反戈一击更让你耳目一新,这样的互动让人开阔思维,提高人的思辨能力。而不像公众号文章底下被过滤的评论一律是拍马屁,毫无可看性。而且不同意见者知道公众号这个特点,根本懒得发表不同意见。2018年之后注册公众号甚至无评论功能。

公众号体

公众号的文章已经形成“公众号体”,特点是标题党、文字一句一段居中,排版、照片的重要性超过文字。迫切抓住用户的碎片时间,文章并非用于真正的阅读,而是扫描信息,所以叫“刷”公众号。

强行推送

博客就像一片自己的精神家园,每篇文章安安静静地分享给有共同语言和共同志趣的人,读者往往是通过搜索找到了你的博客,是读者主动来寻找你的文章。而公众号的文章则是主动推送给所有人,不管对方是否需要。

流量导向

上面提及的公众号体、标题党、强行推送,其实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公众号的流量导向、流量为王。因为只关注流量才催生了个各式各样的标题党、微信体、排版乃至加粉和刷流量服务,却似乎忘记了写文章的初衷。好像写作的初衷就是为了10万+。其实我常常看到10万+的文章没有任何营养。一篇文章的真正价值是不管有多少流量,而是你搜索到它,读了对你有所帮助。

短暂的转发

你需要不断的更新才会积累起人气(订阅者),而文章的保鲜期非常有限,因为不能被检索,所以,你写的越多,你过去的文章也会被遗忘的越快。而公众号让能写文章的人好像成为了这个平台的写作奴隶,而不是让他们的文章中的内容和观点可以有长时间的影响力。换言之,在公众号上,如果你要有影响力,你就要使劲写,需要更多的粉丝和订阅者。这是违反信息传播规律的。我认为,信息的传播正确姿势是被检索、讨论、引用、整理、补充和更新,而不是社交网络的转发、点赞、粉丝、订阅和打赏。

敏感 等待审核……

除了上传视频需要等待审核,有些文章内容也需要审核,可能因为被系统检测到有敏感词。更有讽刺意味的是,当你为了做公众号流量博眼球,有一天不小心触碰了微信的敏感神经,面对的恐怕是被封号了连给你做个数据备份的机会都没有(内容版权不属于你)。而且这种审查标准是不透明的,你其实并不十分清楚哪些内容不可以发布,更不知道哪些词语是敏感词。 

以上,就是我为什么宁愿买域名、主机,利用开源程序自建博客。

我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程序,可以使用喜欢的风格,可以做数据管理,可以开发更多的功能,可以播放超过十分钟的视频,可以想一天发几次就发几次,可以在文章里添加超链接,可以后台看访问数据和文章跳出率,可以用喜欢的域名做网址……同时,博客由于是面向整个互联网开放,它能够被任何搜索引擎检索到。

互联网是开放和共享的,不是封闭的。信息的传播更需要开放。

我希望我写的文章面对整个网络开放。

我希望我的思想能和别人碰撞,形成互补。

我希望我的文章能被任何人评论,听到不同意见。

我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及时修改,不要等到发现有错误的地方还只能看着它以讹传讹。

我希望我的文章能成为互联网生态圈的一部分。所谓生态是相互融合,不是唯我独尊。

我希望我的文章能被检索,这意味着,就算文章发表了好多年,它依然可以被检索到,而不是在朋友圈被转了三四天后就完了,然后再也没有然后了。 

今天,我十多年前写的文章依然可以被检索到,依然对后来的新人有帮助。因为我的文章被搜索引擎检索了,我的文章被转载、引用和标注,所以可以长期传播。

换句话说,我关注的是文章的长期价值,而不是短期的流量。

————

更新:

比博客更高层级的是维基。

博客是以时间轴发布的,内容很分散,在这一点上,它与公众号的内容相似,都是fragmented information(信息碎片),可能每个主题都是浅尝辄止,相互之间可能没有联系,没有发展成为系统的知识或研究。

我写了几百篇博客文章,但是我感觉自己没有搭建知识系统,而是一个个知识碎片。博客当然也可以邀请别人一起来写,建成团队的博客,但是即使如此,文章一般也是各写各的,不会就一个主题进行完善,哪怕是围绕一个主题写的文章,也难以产生明显的互补关系。

而维基的特点是按照主题词条来发布,相互之间的链接关系更紧密,因为维基的针对性很强——就是让每个词条(知识、思想)处于不断完善、拓展的成长过程中,这样会比较容易建立知识体系。

在我看来,从体系化的角度来看,维基是最好的网站系统,充分体现互联网精神,并利用网络技术发挥出了集体智慧。

哪怕这个维基网站是我个人的,也会引导我自己不断围绕某些主题进行完善和拓深,让自己的知识最终实现结构化和系统化。一方面避免不断发散,另一方面也避免重复去写自己已经思考过甚至写过的内容。

为了弥补博客的不足,我注重这个博客的分类、标签、关键词链接功能,尤其是关键词链接。当我的内容频繁出现一些词时,我就会将它作为关键词,将全站的这个关键词自动生成关键词链接,将它作为标签,并链接到这个标签页面上, 让所有围绕这个关键词(主题)写的文章都能同时出现在一起。此外,我把博客默认的搜索功能从“标题”搜索升级为“全站全文”搜索。

同时,在每篇文章后面,我会不断添加更新文字,但为了保持文章的原来面貌,我尽量不在原文修改。

此外,我没有像以前一样在这个博客禁用复制功能,是为了方便读者,但是复制内容时,还是添加了版权保护提醒,请尊重作者劳动,转载或引用请标注来源和作者。

本文 蜜桃君成长记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转自蜜桃君和文章链接。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