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缘奇遇林散之

作者:蜜桃君 分类: 人物:屈指风流已是明日黄花 发布于:2008-6-5 16:42

2008-06-05 星期四

林散之被誉为当代“草圣”,诗、书、画三绝。他本人亦因沉迷诗、书、画,自号“三痴生”。“散之”即谐“三痴”而成。

他曾这样概括其学书经历:“余学书,初从范先生一变;继从张先生,一变;后从黄先生及远游,一变;古稀之后,又一变矣。”

70年代后,古稀之年的林散之已经历四变,达到一生的最高境界。

早在1960年代,林散之的书法开始进入成熟期,个性渐趋突出。1962年,高二适初次见到林散之的书法,曾拍案惊呼:“这才叫字”。1970年烫伤后,只有拇指、食指和中指尚可执笔,林散之自号“半残老人”。他当时的书法线条较“生”,但到1977年和1978年,他的书法境界发生了质的变化,写得非常热烈、奔放。总体来说,70年代以前及70年代前期,林散之书法结体较紧,充满张力。1976年末开始较放,至80年代则较疏朗、松泛,晚年更有稚拙气。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70年代之前,林散之书法作品的用墨还没有显著的变化。大约从1974年开始,他将浓墨、淡墨、焦墨、枯墨、润墨、渴墨、宿墨等绘画诸墨法,成功地运用于书法创作,前无古人。

自70年代起,对笔锋的运用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八面用锋,正、侧、偏、方、圆、虚、 实、顺、逆、散诸锋并用,甚至可以说无锋不用,特别是散锋的成熟运用,加上使用长锋羊毫,意外的精彩层出不穷。

林散之自言:“六十岁前,我游骋于法度之中。六十岁后稍稍有数,就不拘于法。”

所以70年代末的林散之作品有非常高的艺术成就,从此林散之的书法定位开始确立,1980年日本书法巨擎青山杉雨题“草圣遗法在此翁”赠林散之,更使其“草圣”之誉不胫而走。

我本人收藏的书画作品中,其中一幅作品就是作于丁巳年腊月,即1978年1月,当时林散之虚岁八十,他一生书法境界最高的时候。更有趣的是,这幅作品还有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错误,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林散之认为自己的诗成就更高,他说:“诗、书、画,我的诗为第一位。功夫深,用了六七十年心血。”

而这幅作品里的错误就是在诗的内容上: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里是没有什么错的,错的是下面:王昌龄《送辛渐之广陵》。

有点唐诗常识的知道,人称“七绝圣手”的边塞诗人王昌龄,他这首诗题为“芙蓉楼送辛渐”,而不是 “送辛渐之广陵”!我估计是林散之先生当时一不小心把“芙蓉楼送辛渐”和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弄混了,才会犯下这个常识性错误。唐代诗人很喜欢写送别诗,而且经常是“送someone之somewhere”,例如李白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孟浩然又写《送王昌龄之岭南》,而王昌龄不干了,他写《芙蓉楼送辛渐》。这么一整,把我们林老师给整晕了。

这是我在所有林散之先生书法作品里面发现的唯一一个错误,而这幅错误的作品却碰巧在我的手里,也算是一场奇遇吧。


linsanzhi.jpg

本文 蜜桃君成长记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转自蜜桃君和文章链接。

0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