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缺少什么?

今天,新加坡《联合早报》刊出文章(吴韦材:《中国作家与现实的无奈》),对雷达在《新京报》上发表的《现在的文学缺少了什么》一文提出质疑。这个质疑我觉得很好,非常值得再次分析。 雷达认为,现在的文学与国际公认的伟大作品想比,缺少对时代生活的整体把握,直接导致文学的精神超越性的力量不足。他分析,最主要原因是在大众传媒和大众消费文化兴勃的今天,一个中国作家如果用十年二十年才写一部小说 点击阅读全文

破除假相

2006-10-11  星期三 在西方哲学史上,培根的思想和胸襟一直让我倾倒。而他是最不主张树立偶像的,人要做的是求知,而不是对一些偶像顶礼膜拜。在《伟大的复兴》序言中,他说:“宇宙在人类理智的眼里好像一座迷宫……那些自命为导师的人,自己也是晕头转向的。”他还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说:“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合而为一,因为不知道原因,就不能产生结果。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 点击阅读全文

逻辑问题

2006-10-02  星期一 对于柏拉图,后人仰之弥高,钻之弥深,以至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跑出来说:“关于全部西方哲学传统的普遍特征,可以最稳妥地概括为: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都是柏拉图的注脚。” 这是扯蛋,只有柏拉图专家才盲目相信。跟“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那是一个样,搞“个人崇拜”。我看,紧跟在柏拉图屁股后面 点击阅读全文

幸福之路

2006-09-30  星期六 一代枭雄拿破仑,攀上权力顶峰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说出来很少人会相信,我其实生活在巨大的痛苦之中。”这说明,一个人有很高的智慧取得事业的成功,却未必有智慧解脱人生的痛苦。所以有人就开始对一些基础问题进行思考,像人生是什么?人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搞清这些问题,就有利于知道“怎么办”。像佛教,在这方面的思考是很多的,释迦牟尼当初出家的目的 点击阅读全文

赵敦华评《陈琛版西方哲学史》

评论人:赵敦华 回复日期:2006-9-26 09:50:06 很久没有来了,今天打开,又见陈琛同学,好象是有缘来相见,不得不说几句。第一段“哲学比较难”,看得出你看低了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就像你想的那样高吗?我写了从古到今的西方哲学,也没有看出有多少高明之处,该讲的其实柏拉图都讲过了,其余不过是注脚而已。怀特海说的不错。第二段对希腊哲学的概括,加上自己读书的一些感想,一会这样比,一会那样比,显示 点击阅读全文

古往今来最牛逼的翻译家

 2006-09-24 看到《南方周末》有一篇写刘伯承的,“在战火纷飞的年月,戎马倥偬且失去右眼的刘伯承”,留下了三百九十万字的军事著作和一百九十万字的译著。这在以前真是闻所未闻!尤其是在翻译上,他所用的概念已经广泛使用,“混成旅”就取代了此前用的“杂种旅”,等等。看到这样一位35岁学外语的翻译天才,我想到古往今来最牛逼的翻译奇才——玄奘。 点击阅读全文

小无相功与少林七十二绝技

2006-09-22 星期五 我很认同一句话:“别凑一起搞些什么东西假装什么坛什么圈的,什么坛到最后也都是祭坛,什么圈到最后也都是花圈。” 自负正统、科班出生的“学院派”常常很脆弱,脆弱得不堪一击。也许金庸写作的时候也有这种意识,《天龙八部》里的鸠摩智,他用逍遥派(道家)小无相功运使少林寺七十二绝技,把偌大的少林寺所有高僧全部忽悠了。在少林寺历史上,只有一个人曾经穷毕 点击阅读全文

看陈琛版《西方哲学史》

2006-09-04  星期一 开篇说史——玩索而有得   许慎《说文解字》曰:“史,记事者也。”刘勰《文心雕龙》史传第十六说:“史者,使也。”读到许慎的解释觉得很庸俗,刘勰的理解让我心中一喜。但没想到他紧接着又说:“执笔左右,使之记也。古者,左史记事者,右史记言者。”原来他也和许慎的理解一样,只不过加了个记言。而“史者,使也”这句话倒 点击阅读全文

扯谈大学教育改革

蜜桃君 | | 2006-08-30
北大的一举一动都受关注,也许她又可以充当改革的先锋。不要局限于痛骂或幸灾乐祸,不局限于争论北大的一流二流,而是反思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走向。我们需要改革,而且大学教育一直处于改革当中。多元化办学和教育产业化就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在大学教育领域的反映。这和整个中国的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联系在一起。财政投资不足,大学教育不断通过其他渠道来解决资金问题。像多元化办学、扩招等等。所谓“三本”就是中国 点击阅读全文

艺术化的深层结构

2006-08-17 星期四 “我信步经过博思书店门口,忽然被里面流淌的音乐所吸引,那一刹那,黯淡的暮色突然变得震撼人心。我不知道这震撼究竟是什么,但我知道那音乐和那暮色一起惊醒了沉睡在我体内的某种东西。我一直站在那里静静听完为止。这世上一定有比这更好听的音乐,也一定有比这更好看的暮色。然而它们却这样出色地交融在一起,合作完成一种创作。我踱入店内请教老板这首音乐的名字,遗憾的是他 点击阅读全文

“终究悲哀的外国语”

蜜桃君 | | 2006-08-14
2006-08-14 星期一 我喜欢《约翰-克利斯朵夫》,傅雷的翻译也很好,但他也犯了个错误(可能是印刷问题),有人又要说我挑小错误了,鸡蛋里挑骨头了。“约翰-克利斯朵夫”在中国常被翻译成“约翰•克利斯朵夫”,好像他姓“克利斯朵夫”一样。这就是一个小小的连字符号产生的误读。他的全名是“约翰-克利斯朵夫•克拉夫特”,其姓“克拉夫特”(Kraft)的含义是“力”。国外有的学 点击阅读全文

为什么不读书了

蜜桃君 | | 2006-08-11
从小就被教育“开卷有益”,读书是多么重要。直到最近还有人悲哀中国的读书率不高。估计最悲哀的人就是作家,他们肯定渴望每个人中国人都喜欢读书,这样的结果,一本畅销书卖个几亿应该不成问题。到那时候,一百万本的销量就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值得津津乐道了。 同样是作家,村上春树的态度倒像是置身事外。他在《村上朝日堂的卷土重来》中写《人们为什么不读书了》,分析主要原因是“把大比例的钱、时间和精力花 点击阅读全文

网友指哲学教科书数十处错讹 北大教授网上迎战

【来源:新京报】2006年08月09日 一位署名陈琛的网友近日连续在一网络论坛发帖,称北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赵敦华教授编写的教科书《西方哲学简史》有几十处错讹。面对批评,赵敦华先实名发帖,后上网对话,在网络战场上为自己做了辩护。  赵敦华编写的《西方哲学简史》是国内大多数高校哲学系的推荐教材,自2000年出版后,已经印刷15次。  7月 点击阅读全文

引介西学第一关

  2006-08-08  星期二 中国哲学令人不满的原因在哪里?现在我来解答一下,借用庄子的话:“予尝为汝妄言之,汝以妄听之。” 大家显然对中国哲学的现状是不满意的,研究哲学的人好像都跟死了一样无声无息。所以,当北大哲学系主任站出来说:“最近半个世纪(1956-2006)北大哲学系出了很多(不下二三十位)比五四前后的哲学家更高明的哲 点击阅读全文

怎样识别天才?

古代想成就一番霸业的人,总是求贤若渴,像姜太公、诸葛亮、韩信这样的天才都极受礼遇。这是天才与天才合作的故事。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天才,你也要学会识别天才,学会与天才合作,成就更大的事业。如果你是普通人,那你就更要与天才合作。因为在这个世上,很多成就事业的人并不是天才,而是与天才合作的普通人。 多数人只知道锦上添花,不知道雪中送炭。而事实上,锦上添花是远不如雪中送炭重 点击阅读全文

Ɣ回顶部